TEAM ASME內部俗稱的「媽媽專案」,今天首度公開前導(?)

 

 

為什麼,決定發起這個專案,並且讓其成爲日後的常態?

 

這一題,對我們來說,像是必然。除了THE D的創辦人以及ASME幕後精神推手:山東,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之外,在我們數次動腦思考、討論行銷專案時,漸漸在阿蓁很堅定的想法下,慢慢浮現 TEAM ASME這個平台該做的事:如果我們不花錢去投廣告,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把這些預算,拿來做真正「社會責任」的事?又或者,我們能把一部分的工作重心,放在什麼還能更用力推廣的族群?

 

剛好,TEAM ASME中,就有不只一位媽媽,而且他們的狀態也非常不同;每個人也都有過「媽媽」。可是回到「媽媽」的角色主體,他們真實經受的情緒壓力、他們所感受到的獨特快樂滿足、他們所面對的人生角色切換等等,似乎,我們還能以TEAM ASME這個平台做得更多。

 

也很巧地,TEAM ASME全員女性的狀態,讓我們每每針對女性在社會上的隱性責任和被期待、以及生與不生、未婚與結婚間的討論,都有著不止一個以上的個案案例,加上我們身邊的朋友等等~

 

我們觀察到許多到現在還是存在的現象,生理的、社會角色的等等:

 

  1. 即使是2025年的現在,許多女性依然是承擔大部分生育後的育兒細節,好像變成那是她們的標配責任
  2. 一樣,即使是2025年的現在,學校多半都是聯絡媽媽,也非常大機率都是看到媽媽的LINE名稱上,有小孩的名字
  3. 不誇張,即使是2025年的現在,當上媽媽後,社會還是會對妳有很多隱形的先入為主期待
  4. 女性生產完後的身體變化以及賀爾蒙等等影響的前更年期或者更年期的辛苦
  5. 產後憂鬱與產前憂鬱都是真的!
  6. 女性懷孕後,真的會開始好好關照自己的身體,多數都會開始擔心自己吃進去的食物、營養補充到底夠不夠等等?

 

當我們觀察到除了這些重點外,還有很多很多的時候,TEAM ASME大概花了三個月在想,我們能做什麼?在我們討論期間,身邊也陸續出現許多小產或者積極備孕但一直沒有好消息的朋友們。用「許多」這兩個字真的一點都不誇張,而每一位,我們都特別地和她們好好聊過。

 

 

STEP 1: 那我們先廣泛地進行市面上其他品牌,針對「媽媽」族群有做特殊操作的內容

 

在最表面的一層,我們發現基本上都會有新手媽媽禮包,去慶祝並支援新手媽媽一開始的營養補充等等,也有品牌下面的小產與懷孕備孕族群等等。這些,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參考,也幫助我們找到「媽媽專案」最基本的骨架:從產品面,實際地提供給媽媽與女性們支援。

 

緊接著,在廣泛做田野調查時,我們也和專門幫女生調身體的中醫師、流產過但後來生下彩虹寶寶的媽媽、懷胎臨盆前流產的媽媽等等聊過(中間不知道流過多少眼淚嗚嗚),甚至出去做訪問的TEAM ASME成員還因此被安慰,因為她在某次訪談中,跟一個有三個小孩的媽媽聊著,聊到自己很想生、但不確定自己會不會是好媽媽?得到的回答,簡單又有力:「沒有所謂的好媽媽唷!」

 

當然,我們也聽到許多成年後還在療癒母女關係的案例,甚至是有很不受控制的媽媽以及被迫快速長大的小孩等等,包含這樣的媽媽,我們聽了許多的故事。

 

 

 

 

STEP 2: 在ASME先規劃出媽媽專區,裡面都是媽媽內用外服都安全的產品

 

在我們進行「媽媽專案」的初步田野調查時,我們就先把ASME THE D 兩大品牌中,媽媽使用絕對安全的品項們都整理出來,光是整理這個的過程,也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為一整理出來,阿蓁就陷入苦惱,日後新品的改版方向卻也慢慢浮現,這幾個月,就會很常聽到阿蓁說:

 

「以後膠原的改版,一定要做到媽媽可以吃!」

「我們真的要成為最天然、最純粹、最少不必要添加物、拿掉不必要色素的品牌才可以!」

「不只媽媽,也要研究小孩怎樣吃安全?哪些品項盡可能讓全家都可以吃~」

 

其實,阿蓁和山東,經常考慮得比我們還周到長遠,通常是我們提了一,他們已經想到二三四五六!

 

https://www.asme.life/pages/thanksmom 

ASME 孕期衛教專區

 

 

 

STEP 3: 盤點我們現在有的資源,以及我們能做到什麼

 

在這個環節,我們開始被其他計劃給拖緩了一下腳步,比如店面重新裝潢(先透露:據說在不久的未來,會有正式開幕的活動!!!)、比如品項調整、比如各種展會及進修課程等等,但似乎,這些延遲,都是一種宇宙的必然(?)

 

我們在颱風季前,TEAM ASME中,突然有人提到床母、拜七娘媽與做十六的習俗,好一點的,會因為美秀聽過床母,但多半大家對於床母與七娘媽都是一知半解。

 

 

阿蓁就帶著幾個同事,一起去了台南,全台灣到現在仍保有做十六習俗的地方。我們像是做論文學術一般,從虎爺、註生娘娘、觀音、媽祖、七娘媽、花婆、齊天大聖等等都仔細研究一輪。那時,真的已經擺脫了「媽媽專案」的軌跡一點點,可是最後我們收束出一個很特別的概念,甚至出現在TEAM ASME組員的夢中。而且自那個夢開始,一切就順利地重新轉動起來... 

 

 

(待續)

 

下一集會揭開什麼呢? 

 

包括但不限於(哈哈):我們究竟準備了什麼「媽媽專案的內容」;合作的廠商與設計師如何被颱風攪局,最後卻依然感謝宇宙安排;我們還有什麼想法想做 ;之後還有什麼內容想做

 

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非常因緣際會,遇上堪稱台灣之光的廠商,幫我們一起把「媽媽專案」落地~

也讓我們體驗到:慢慢來,有時候真的比較快。因為宇宙會讓你在適當的時機知道該知道的事~哈哈哈哈哈!

 

 

 // 

這一系列,我們想獻給:

LINE名稱還掛著小孩名字的妳

那個猶豫自己有沒有能力顧好小孩的妳

每次獨自打排卵針的妳

懷孕過程,身心漸漸出現變化的妳

在小孩臨盆前翻身都很困難的妳

小孩生病,兼顧起所有照顧責任的妳

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勇敢凍卵的妳

當然還有那些,獨自辛苦著、我們沒辦法在這邊全部提到的妳和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