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眼前的問題已是無法逃避的現實,與其在原地抱怨低落,不如真的起身,在自己可以的範圍內,去創造改變,也許其他人看到,就會去想自己能做什麼。」

 

當初山東和阿蓁非常積極想要引進這個泰國品牌飾品時,在公司每週的週會上就是這樣跟大家說的,她們遇到這個想法和ASME非常接近的品牌: Wear Me I Was Waste,是真的從方方面面,很堅定地在朝著這樣的信念走。

 

所以,當ASME成為台灣第一個引進Wear Me I Was Waste的品牌,有點像是必然吧。在產品正式上架之前,我們和THAIVETRO越洋連線,好好地聊了一下:關於怎麼去思考「永續」、關於海廢、關於環保、關於設計,甚至關於為什麼泰國的創意與設計總是這麼獨特等等的議題

 

 

當泰國工藝設計遇見AI

Wear Me I Was Waste 

從Andaman Sea安達曼海開始的永續設計概念

 

 

在泰國普吉島的安達曼海岸Andaman Sea ทะเลอันดามัน 邊,有個已經營運20多年的玻璃藝術品牌 THAIVETRO,生產並外銷供應全球27個國家博物館與水族館的精緻玻璃藝術品,包含巴西、西班牙、德國、美國與日本,除此之外,THAIVETRO真的是多方嘗試的品牌:有咖啡店、有冰淇淋品牌、有另一個與衝浪品牌Reborn Studio合作的Grom Art Toy,另外最新的支線品牌,就是這次ASME在台灣獨家引進販售的:Wear Me I Was Waste。

 

THAIVETRO、Wear Me I Was Waste,以及剛獲得泰國國家級創意大獎入選(最後得獎名單將於8/8公布)肯定的Grom Art Toy,正在傳達堅定的信念:永續,可以很時尚;環保,可以很奢華;那些你不願多看一眼的廢料,可以成為最珍貴的創作素材。

 

 

從玻璃藝術到永續:THAIVETRO的蛻變之路

 

 

THAIVETRO在國際B2B市場已經是泰國隱形冠軍,真的跨足永續與時尚這領域的起因,正是因為THAIVETRO的工廠所在地,在泰國南部攀牙府的度假勝地,拷叻(Khao Lak),同時被多座國家公園包圍。但20多年來,安達曼海從純淨無瑕變成塑膠廢料的墳場,海龜被塑膠袋噎死、海岸邊被廢料覆蓋,就開始思考,是不是能用我們的工藝專業,為地球、為這片海洋做點事情。

 

從那時起,我們開始收集安達曼海飄過來的塑膠廢料。原本只是想做點小東西,卻發現可能性像漣漪一樣慢慢擴大。

 

 

 

Wear Me I Was Waste:當AI遇見海洋靈魂

 

 

Wear Me I Was Waste這個品牌名稱,若是直譯,就是:「穿戴我,我曾經是廢料」,當時阿蓁和山東第一次在日本設計展會看到時,就覺得這名字很直接,會瞬間打進你的心。我們詢問著這名字的由來,其實是THAIVETRO的宣言,希望打破人們對「廢料」的偏見,每個堆疊、散落在海岸上的廢料,既是警世訊息,同時間,也可以變成很美麗的姿態。

 

Wear Me I Was Waste透過設計師先到海邊冥想,觀察海洋生物的姿態:游動的水母、伸展的珊瑚、優雅的魟魚,然後將這些靈感與AI共同協作,才創造出這樣有機又具有獨特未來感的設計。我們在店裡擺設時,就發現THAIVETRO不愧是做玻璃工藝出身的,這些飾品被不同風格的人們穿戴時,都會呈現出很獨特的姿態和美。

 

Wear Me I Was Waste系列的設計,都圍繞在最容易受到海洋污染影響的物種們。所以你可以這樣想像一下,當你戴上一個水母造型的耳環,不只是在展現很獨特的品味(肯定的吧,他們真的超級特別,是那種如果路上看到有人戴,你會替對方感到驕傲的程度),更是在為無法發聲的海洋生物發聲。

 

每件來自Wear Me I Was Waste的飾品,背後都是一個信念,一個故事,一個還有希望的未來。同時間,THAIVETRO也很積極地在當地舉辦工作坊,邀請遊客和當地年輕一代一起淨灘,然後親眼看著收集的廢料如何變成美麗的飾品或藝術玩具,最近還有國外的大學生團體專程來參加。

 

這大概是 Wear Me I Was Waste最棒的禮物吧,能看到工作坊的參與者,親手將寶特瓶蓋變成項鍊的一部分,好像真的參與了一次的永續革命!永續或這些我們經常忽視的廢料,可以是很美的。

 

THAIVETRO還有另一個支線品牌,是與Reborn Studio合作的Grom Art Toy,而且他們才剛通過泰國創意經濟促進局(CEA)舉辦的2025年創意卓越獎初選,成功入圍「創意社會影響獎—綠色組別」的決賽!主題是「กรอม: จากขยะทะเลสู่ของเล่นสะสมเพื่อสิ่งแวดล้อม」(Grom:從海洋廢料到環境藝術玩具),這個獎項幾乎可以說是泰國創意界的奧斯卡。Reborn Studio背後是群生活很飽滿的衝浪者,他們白天在衝浪板工廠工作,下班後如果有好浪就去衝浪,沒浪的日子就聚在工作室創作到深夜。團隊裡有SUP和長板衝浪的比賽選手,雖然他們的履歷上不會寫,但每個人都把海洋當成第二個家。

 

 

這種與海洋的深刻連結,讓他們創作的每一隻Grom都充滿很動感自由的姿態,甚至能瞥見Wear Me I Was Waste的一些特色。他們這樣相信:「每做一隻Grom,就是從海灘上撿起一片垃圾;每賣出一隻Grom,就是喚醒多一個人加入守護海洋的行列。」

 

在聊完Grom後,我們請教THAIVETRO的未來計劃。他們希望能持續深耕B2B市場,為全球頂級展覽場館提供玻璃藝術品,這確保了我們可以穩定地撥出資源來投入品牌創新,把20多年來累積的工藝技術和國際通路經驗,用來推廣 Wear Me I Was Waste 和 Grom Art Toy。

 

不過,當我們訪問THAIVETRO和目前負責出口推廣Wear Me I Was Waste的 Ms. Panrudee Pangopaswong 時,她也很坦白地說,永續材料的成本確實會比傳統材料高出許多。但我們發現,當消費者真正理解產品背後的故事——從安達曼海的日出收集廢料,到AI協助設計,再到工匠的手工打磨,他們可能會願意停下思考,是否能不再額外消耗地球有限資源,用每一筆消費去讓人們更重視海洋廢料的存在與可能性。

 

最後,我們的話題以「為什麼泰國的設計和廣告總是會讓人覺得很新鮮、很有生命力、很突破框架和想像限制?」來收尾,Ms. Panrudee Pangopaswong說,她身邊認識的所有的設計師與工藝師,不管他們創作的媒材是什麼,他們都不想和別人一樣,而且他們很專心在自己的媒材上,往下深挖。不知道為什麼,說到這裡,覺得這就是 山東和阿蓁在ASME的未來最想做的事,所以一切真的是因緣吶!

 

Wear Me I Was Waste 是 ASME第一次這麼正式的引進泰國品牌,主要當然是因為理念相同,ASME也是持續在追求減塑包裝,並尋找在做保養保健品時,我們怎樣去兼顧無法忽視的社會責任。

 

如果你現在整個已經超級期待,Wear Me I Was Waste 將於8/2 於ASME官網與駁二門市正式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