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這件事,大家都在講,有些搞得浩浩蕩蕩很麻煩、有些好像又太溫和。簡單來說,重點應該要是:既輕鬆、還要有感,然後不必操得像運動員,也不是要每天清晨就起來起來喝檸檬水還是西芹汁清腸胃,順便冥想又瑜伽。

 

累,這樣太累。這種做沒幾天,就搞不下去了ㄟ 。我們可是有工作要顧、還要煩惱生活各種大大小小的事,同時間不能孤僻地不顧人際關係,還得逼著自己要「進步」。真的,累耶!

 

以前幻想老了去種田?請清醒點,先不管到時候有沒有田可以種,想種田,你還得有體力耶。現在下班回家都眼神死了,以後我們真的扛得起那個鋤頭嗎?真的想上有品質的退休種田生活,現在就得要付出點努力才行。

 

TEAM ASME的世界觀裡,我們不是那種會追求馬上有感、馬上有效的狀態,而是要能舒服地讓腸道順順、體態健康,能讓生活更舒服自在呀~~~

 

TEAM ASME大家提過的疑問,你可能也問過:

「飲食控制真的有用嗎?為什麼我都沒感覺?」

「有這麼多種飲食控制法,到底哪一派適合我?」

「忙到只能外食,這樣還有救嗎?」

 

有救,但不能靠硬撐,而是找到你能持續下去的方法,去好好觀照自己身體~畢竟,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玄學?!

 

好唄!這篇分兩大段,本來想拆開上,後來想想算了,TEAM ASME不希望你只得到一半的好處,畢竟如果想要有感,這兩大段提到的事得一起做。現在沒辦法做到沒關係,挑個最輕鬆、你最不排斥的開始就行,慢慢去找到自己的節奏和方法~~~

 

 

 

打造自己的健康體態與健康滑順的消化道 (盡力)完整的生活指南

 

 

PART 1|活動類型 × 減脂增肌對策

 

別再問什麼「我的生活這樣那樣,有機會變健康嗎?」答案是:當然可以呀,我們是絕對不會放棄你的!

 

只不過增肌減脂,沒有什麼你可以、我也可以的單一標準答案,沒那麼一番兩瞪眼,但第一個必須重點就是,分辨自己是久坐、久站,還是奔波的勞力士?這很容易吧~~只要每天得坐上七八個小時,你就妥妥的是個久坐型態的人兒。

 

為什麼釐清這些很重要呢?因為這三種族群的身體負荷與消耗量完全不一樣,所以策略當然也會不一樣~~~

 

★先來個接近標準答案的通用基本原則,全人類都適用★

 

熱量控制: 減脂要赤字300-500 kcal/天,增肌反過來,多吃200-400 kcal

蛋白質: 每公斤體重吃1.6-2.2克,吃不夠就可惜了你的努力

營養分配: 碳水3-5g/公斤、脂肪佔總熱量20-35%

進食時機: 運動完30-60分鐘內補20-30g蛋白質+優質碳水

水分補足: 每天喝2.5-3.5公升,活動量大補電解質,不補你就當鹹魚

 

那接下來,不同族群的重點 ---

 

透過久坐征戰沙場族

 

族群特徵:

上班就算不想坐也不行的根本坐牢型(?)

辦公室冷氣不是太冷就是太熱的社畜 每天會議沒完沒了的人們

 

飲食:

基礎代謝相對低,需要嚴格控管熱量,別多吃半口

每餐25-30g蛋白+一堆蔬菜纖維,讓你不餓也不胖

碳水選糙米、地瓜、燕麥,拒絕精緻澱粉的誘惑

可以嘗試16:8斷食,但蛋白要吃夠

 

運動:

每週3-4次肌力訓練(全身、複合動作為主)

有氧建議150分鐘中等強度 or 75分鐘高強度間歇(HIIT) 

每坐1小時,強迫自己站起來動5分鐘,命比較重要(不小心要看醫生真的很貴、很麻煩耶)

 

 

只能去廁所和倉庫偷偷坐下的久站族

 

族群特徵:

站到靜脈曲張

坐下來會被懷疑太閒或在偷懶,甚至是會被投訴有礙觀瞻的櫃姐、護理師等等

 

飲食:

熱量需求略高(BMR × 1.4-1.6),不要吃得像久坐族

採少量多餐制,要穩定血糖與提供一定的體力

增加Omega-3與抗氧化食物,舒緩發炎與壓力腿

電解質補充不能省,不然很容易抽筋不舒服

 

運動:

強化核心與下肢肌群,下盤的穩定性很重要 

每天10-15分鐘伸展或是滾筒放鬆,不然會鐵腿

嘗試低衝擊有氧(游泳、騎車),好好愛護你已經承受太多的膝蓋

 

 

用全身勞力和辛苦換錢的勞力士族

 

族群特徵:

可能會購買全糖飲料,補充能量與熱量的搬運工、建築工人、物流人員等等

 

 

飲食:

熱量高需求(2500-3500 kcal),不吃夠真的會沒有力氣

蛋白拉高到2.0-2.4g/公斤,恢復更快

碳水5-7g/公斤,幫你撐完高強度體力活

水和電解質不補會出事,這不是開玩笑

 

運動:

捨棄高頻訓練,優先選擇高效率全身動作

把身體恢復當成第一優先,泡澡、伸展、按摩請列入清單中

體力允許時,再補一點低強度有氧,但別硬來

 

 

PART 2|腸道菌相 × 減脂加乘解鎖

 

別只顧著像守財奴一樣斤斤計較卡路里,卻忘了照顧自己根本就超級敏感且渴望你更多關注的腸道。一不小心菌相失衡,會壓力胖胖得莫名其妙、比路邊的狗還要厭世、還要累。

 

飲食

植物多樣化: 蔬菜、水果、全穀、豆類,越多不同種類的攝取,你腸道的菌叢們越開心

發酵食品: 優格、泡菜、減鹽味噌這些不能少,淺漬泡菜也很適合沒胃口的夏天~

戒糖與人工甜味劑: 特別是阿斯巴甜(代糖),真的不好啦!會讓壞菌氣焰太囂張嗚嗚

 

習慣策略

運動: 每週150分鐘中強度運動,讓菌群開心

睡眠: 每晚7-9小時,睡不好真的是太多問題了,要專心努力把自己放倒去睡

壓力管理: 冥想、深呼吸、滑手機之外的放鬆技巧(滑手機真的不算是放鬆,去海邊大叫還比較好喔~)

少菸少酒: 遠離虐待腸胃的娛樂性商品,包含煙和酒,這應該不太需要解釋

 

 外部因素提醒

抗生素謹慎使用: 該吃再吃,不該吃別想靠它撐場面,而且任何科別的醫生開抗生素給你,千萬不要自我診斷而吃到一半就不吃,如果要吃,就要乖乖吃完。

避免過度清潔: 家裡不是手術房,化學清潔太多反而出事,用小蘇打粉、檸檬酸和過碳酸鈉

 

 

總之,簡單來說-

個人化,才是王道

 

你是站著累、坐著累、起床就累,還是動不停累?都沒關係。重點是:你身體的使用說明書,只有你能寫。

 

用飲食追蹤工具記錄每天吃了什麼,這樣才比較好調整與回顧

留意身體反應,不要很單純把一切好的照單全收,要看看你自己身體對什麼有反應~我們是想教會你釣魚啊!

有病、有藥、有家族史?一定要請教專業醫師

 

體態管理與腸道健康不是兩種選擇,像我們這種大概率已經過勞的人們(嗚嗚)這是套餐。就跟你去自助餐一樣,不要擔心吃不到,慢慢來、慢慢做,即使每天只在上面花個五分鐘,總比什麼都沒做還強。

 

 

 

題外話補充

如果暫時因為口袋比較扁,希望能在家運動的話,

以下這裡是Youtube Channel 推薦:

 

HIIT workout,看看你喜歡誰的風格

 

growingannanas 

https://youtube.com/@growingannanas

她的頻道台灣很多人推薦過,各種程度的都有,很適合跟著做 

 

Heather Robertson

https://www.youtube.com/@Heatherrobertsoncom

最近她才剛推出一個60天的運動計劃,居然是不用錢就可以看~

 

The Body Coach TV by Joe Wicks

https://www.youtube.com/@TheBodyCoachTV

選擇超級多,各種難度都有,是一個感覺很正向會一直鼓勵你的教練

 

在家裏可以做的訓練

HASfit

https://www.youtube.com/@HASfit

通常都是很多組的組合式動作,感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很有效率的運動

 

Yoga

Yoga with Kasandra

https://www.youtube.com/@yogawithkassandra

她的陰瑜伽系列很棒,話不會太多~~~

 

凱蒂瑜伽

https://www.youtube.com/@flowwithkatie

骨盆正位系列真的超放鬆、超推薦上班壓力很大的大家~

 

 

Pilates

Move with Nicole

https://www.youtube.com/@MoveWithNicole

她的影片就是看起來很優雅,但跟著做會累爆,可是肌肉線條會出來耶

 

經絡瑜伽

Siuyong Yoga

https://www.youtube.com/@siuyongyoga

很和緩的瑜伽,針對的主題都很明確,以為沒有用,跟著做卻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