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學遇上古老智慧:Dr. Emeran Mayer 與 Sadhguru 跨界對談

 

文字整理 | TEAM ASME 

 

公司的書櫃上,在很重要的地方,一直都擺有《腸道.大腦.腸道菌》和《腸道.腸道菌與人體免疫》這兩本書。在我們整理給公司內部的教育訓練同時,發現這個含金量很高,有許多有趣觀點的Youtube影片。

在這場橫跨醫學與靈性的對話中,Dr. Emeran Mayer,腦腸軸與微生物組研究領域的先驅,累積逾40年經驗的神經胃腸病學權威。他在美國UCLA擔任醫學院教授,不僅在可攝性腸綜合徵、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研究上有重大貢獻,更是位獨特的跨界學者。他長期研究古老療愈傳統,參與製作土著文化紀錄片,並實踐禪修與催眠技術。作為《腸道.大腦.腸道菌》和《腸道.腸道菌與人體免疫》等著作的作者,他致力於將複雜科學知識轉化為大眾理解的語言。Dr. Mayer的跨領域視野,使他能在與Sadhguru的對談中,從微生物世界到生命哲學,一個多小時的對談中,進行關於健康與意識的深度探索。這場對談不僅打破科學與靈性的界限,更將數千年的智慧與尖端研究交織在一起,為現代人的健康危機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你的大腦和微生物會聊天」:腸道-大腦軸的驚人發現

 

《Science》雜誌曾將腸道微生物組比喻為「人體內的隱藏器官」,而這個比喻在Dr. Mayer看來非常貼切。

「我們體內有數兆微生物,但大多數人從未意識到它們的存在,更不了解它們如何與我們的世界持續對話,」Dr. Mayer手指輕敲桌面,眼神中閃爍著科學家特有的好奇。「這概念令人著迷的地方在於,同樣的原理適用於土壤、植物和人類。微生物就像一位偉大的翻譯者,講述著生命的共同語言。」

坐在他對面的Sadhguru,這位來自印度的靈性導師,身著傳統白袍,灰白的鬍鬚襯托出平靜而銳利的目光。他點頭表示認同,同時切入一個重要觀點:「心理失衡、微量營養素缺乏和心智能力發展不足三者之間存在直接且不可分割的連接。現代醫學常常忽視這一點。」

當Dr. Mayer解釋微生物如何感知我們的思想時,現場氣氛變得尤為專注。「這可能聽起來難以置信,但即使是微生物也能'聽到'你的大腦活動,」他的語調中帶著發現的興奮。「它們擁有接收多巴胺、壓力激素等的受體,並會根據你大腦的活動改變自己的基因表達和行為模式。這就像一場精細的交響樂,而我們才剛開始理解其中的樂章。」

他進一步解釋道:「腸道與大腦之間存在雙向溝通渠道,我們稱之為腸-腦軸。腸道擁有超過1億個神經元,被稱為'腸內神經系統'或'第二大腦',這不僅是一個比喻,而是神經解剖學的現實。

這種雙向溝通意味著大腦活動可以影響腸道功能,腸道活動同樣能影響大腦功能。「我們的情緒狀態會改變腸道環境,進而影響微生物群落;同時,腸道微生物產生的物質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認知。這是一個複雜而精妙的互動系統。

談到飲食哲學時,Sadhguru提出了一個令在場所有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選擇食物時,應該尋找在進化樹上與我們距離最遠的物種。」他停頓片刻,讓這個概念沉澱。「這不僅是傳統智慧,更是身體與地球生態系統和諧相處的方式。」

Dr. Mayer補充道:「多項研究表明,以植物為主的飲食確實能促進腸道微生物多樣性,這種多樣性與多種健康指標相關,包括免疫功能和神經系統健康。」

這個看似簡單的飲食原則,與最新的微生物組研究形成了奇妙的共鳴——植物性食物能培養更多樣化的腸道菌群,而這種多樣性恰恰是健康的基石。

 

「靈性 V.S. 科學家」:印度傳統中的知識探索

 

當談論現代醫學與古老智慧的關係時,Dr. Mayer坦誠地分享了個人經歷:「我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嘗試平衡兩個世界——靈性傳統療法與硬科學。」他的表情顯示種開放的心態,「近年來,我看到更多科學研究開始驗證並回應一些傳統智慧中的觀點。」

他向Sadhguru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印度的先人如何在3,000年前就能探索出今天我們投入大量資源仍在研究的概念?」這個問題直指不同文明如何獲取和發展知識的問題。

Sadhguru回應道:「根本性的差異在於,」他語調平靜而堅定,「在印度文化中,我們傳統上不將聖賢與科學家分開。我們的科學家往往就是聖賢,我們的聖賢同時也是科學家。」這不僅是角色的差異,更反映了知識獲取方式的不同。

「在印度傳統中,」他解釋道,「沒有像西方那樣的宗教傳統,而是發展靈性文化。」他進一步闡述這種差異:「靈性文化不是固定的行為模式或道德準則,而是一種鼓勵個人探索的方式,每個人可以尋找自己的路徑。」

在談到知識創新時,Sadhguru提到了印度文化的一個特點:「在傳統印度文化中,沒有'異端'的概念。」他描述了一個與西方科學發展歷史不同的環境:「如果某個地方有既定的方式,而有人提出不同的做法,人們通常會對此感到興趣,而不是排斥或懲罰創新者。

這種包容性的知識探索態度,Sadhguru認為,促進了多元思想的發展和保存。他舉例說明了印度古代在天文學、數學和醫學等領域的成就,這些成就往往來自於對自然和人體的仔細觀察以及持續探索的結果。

Dr. Mayer對此回應道:「這種整合的知識觀可能正是我們當代科學所需要的,特別是在研究如腸道-大腦連接這類複雜系統時。」

 

「腸道是帕金森病的起點」:神經疾病研究的新發現

 

當Dr. Mayer開始分享神經退行性疾病與腸道微生物組的關聯時,在場所有人都專注傾聽。

「我們正見證神經科學理解的重要轉變,」Dr. Mayer以醫生的專業語調說道。「越來越多研究證據支持這樣一個的假說:帕金森氏症很可能始於腸道。」

他解釋道:「研究顯示,微生物首先與腸神經系統互動——這是我們腸道中的'小腦',擁有超過1億個神經元。」他指出腸道變化與大腦症狀之間的時間差:「從腸道初始變化到神經系統症狀出現,可能需要長達14年的時間。這一假說得到了多項研究的支持,包括耶魯醫學院和其他機構的研究。」

Dr. Mayer強調,這一發現對預防和干預策略具有重大意義:「如果我們能在症狀出現前識別和干預這些早期變化,未來可能改變疾病的軌跡。」

他還指出現有的流行病學預測:「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率預計將顯著上升。根據阿茲海默症協會的數據,美國65歲及以上人口將從2022年的5800萬增長至2050年的8200萬,這意味著阿茲海默症病例將大幅增加。帕金森基金會則預計,到2030年美國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120萬,全球患者可能在2050年達到1200萬。」

此時,Sadhguru表達了他的擔憂:「當今社會正在發生一種危險的接受過程,」他語氣嚴肅地說,「人們記不住剛才發生的事情,我們卻開始將這視為'正常老化'的一部分。」他強調,「這不是正常現象,不應該被輕易接受。」

他從生命設計的角度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的身體各個部分都應該能夠持續運作一生。只有外部因素——如傷害或感染——才應該導致功能喪失。」

Dr. Mayer補充道:「腸腦軸的研究讓我們重新思考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本質。這不僅僅是大腦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整個身體系統的複雜過程。」

這些發現強調了預防措施的重要性,包括飲食調整、腸道健康管理以及減少環境毒素暴露,這些都可能成為未來神經疾病預防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代醫學的盲點

「簡單是科學的目標,但過度簡化卻是進步的阻礙。」

這場對談的核心衝突點在Dr. Mayer談及現代醫學方法論時浮出水面。他直言不諱地批評了目前盛行的研究取向:「西方醫學存在一種根深蒂固的還原論傾向,」他語氣中透露出職業生涯積累的挫折。「我們總是試圖將複雜的疾病簡化為單一原因——一種微生物、一種化學物質或一個基因。」

他以最近的較為熱門的研究為例:「有些新聞報導會宣稱'發現帕金森病的致病菌',但事實遠比這複雜得多。」Dr. Mayer解釋道,腸道本身就是一個擁有數千種微生物、無數免疫細胞和神經元的超級生態系統,這種複雜性不可能用單一因素來解釋。

Sadhguru則從系統性角度提出了更為尖銳的批評。「我們建立了自相矛盾的醫療體系,」他直視著Dr. Mayer,「一方面我們有症狀治療的方法,這在急性疾病中非常有效;另一方面,我們卻在慢性健康問題上也使用同樣思維模式。」

他提出比喻:「這就像是看到一個轉向燈亮起的車輛,你拿出槍把燈打掉,然後說'現在好了,他不會轉彎了'——但實際上,車還是會轉彎,只是你無法預測了。」這句話,同時引發現場的笑聲和思考。

Sadhguru隨後提出了一個更為根本的質疑:「如果不徹底改革食品工業、製藥工業和供水系統,我們就無法真正解決健康危機。」他特別指出了一個被大多數人忽視的問題:「什麼樣的天才會在飲用水中添加氯等毒素,然後心安理得地喝下去?每個城市居民每天都在這樣做。」

Dr. Mayer則從營養學角度補充了這一觀點:「我們的飲食討論被宏量營養素(Macronutrients)綁架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佔據了所有注意力,但微量營養素才是健康的關鍵。」他強調植物產生的多酚和抗氧化劑的重要性:「這些物質本質上是植物的自我保護機制,在乾旱或受到寄生蟲攻擊時產生增加。而土壤微生物在調節這一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土壤與營養:現代農業面臨的挑戰

 

「如果我們忽視土壤健康,我們就是在忽視自己的健康。」

當討論轉向土壤健康與食物營養時,Sadhguru提出引人深思的觀點:「現代農業方式顯著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雖然他沒有提供具體數據,但這一說法確實得到了部分研究的支持。

根據《科學美國人》報導的研究,過去幾十年來,許多水果和蔬菜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確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200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1950年至1999年間蔬果的營養變化,發現鈣、磷、鐵、核黃素和維生素C等營養素下降了6%至38%不等。

「這種營養下降主要與農業集約化、單一作物種植以及對化肥的過度依賴有關,」Dr. Mayer補充道。「當我們破壞土壤的微生物多樣性時,植物獲取微量營養素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Sadhguru強調了微量營養素與大腦健康的密切關聯:「微量營養素缺乏與認知功能下降之間存在明確的聯繫。」他用一個簡單但清晰的概念解釋這種關係:「如果土壤不富饒,身體同樣難以富饒。健康的土壤養育健康的植物,健康的植物才能養育健康的人。

他還指出了我們對「富饒食物」概念的誤解:「現代語言把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稱為'富饒的食物',這是一個概念上的錯誤。真正富饒的食物應該是富含各種微量營養素、能夠全面滋養身體的食物。

Dr. Mayer從生態系統角度補充了這一觀點:「自然設計了跨系統運作的原則,」他解釋道,「植物與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間存在著精妙的互動關係。健康的土壤微生物能夠幫助植物產生各種保護性化合物,包括多酚和抗氧化劑,這些物質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

「當我們破壞這種平衡時,」Dr. Mayer繼續說,「植物失去了天然防禦機制,變得更易受害蟲侵害,這又導致農民增加殺蟲劑使用,形成惡性循環。」最終,這些營養相對較低的食物進入我們的飲食,影響我們的腸道微生物組和整體健康。

根據全球土壤健康研究,過去半世紀中,許多農業區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確實出現了下降趨勢,這與集約化農業實踐密切相關。專家們呼籲採用更可持續的耕作方式,如輪作、覆蓋作物和減少化學投入,以恢復和維護土壤健康。

 

「發酵的智慧」:從傳統到科學的實證轉變

 

「發酵不只是製作食物的方法,它是與微生物世界共舞的藝術。」

發酵食品在全球各地的傳統飲食中佔據重要地位,從德國酸菜、韓國泡菜到日本納豆,再到台灣的豆腐乳,人類似乎本能地發現了與微生物合作的價值。如今,科學研究正開始揭示這種古老實踐背後的生物學機制。

「史丹福大學2021年發表在《Cell》期刊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Dr. Mayer在介紹這個話題時明顯流露出興奮之情。「研究顯示,經常食用多種發酵食品的人群,與那些只關注優化纖維攝入的對照組相比,擁有更為多樣化的腸道生態系統,以及顯著降低的全身炎症標記。」

這項研究涉及36名健康成年人,進行了為期10週的飲食干預。「研究發現,」Dr. Mayer指出,「食用優格、克菲爾和泡菜等發酵食品的參與者不僅腸道中存在更多來自這些食品的微生物,更重要的是,這種飲食促進了整體微生物多樣性的增加。相比之下,高纖維飲食對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較小。」

他認為,這一發現可能改變我們對健康飲食的理解:「長期以來,我們過度關注纖維的重要性,但現在看來,發酵食品可能同等重要,尤其是在抗生素治療後重建健康的腸道生態系統。」

Sadhguru則從文化與生存智慧的角度探討了發酵實踐:「世界各地的傳統文化都發展出獨特的發酵食品,這不是偶然,而是生存智慧的結晶。」他解釋道,「在極端寒冷或與世隔絕的地區,人們通過發酵保存食物,這些做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當地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強調了發酵過程的精細掌控:「在印度南部,我們有稱為'Idli'的發酵米餅,製作時間與溫度的控制非常精確。過度發酵或發酵不足都會影響其品質和對身體的影響。」

從健康角度看,Sadhguru提出這樣的觀點:「從感知的角度看,任何讓你的身體感到沉重、消化困難的食物都不利於清晰的思考。如果消化系統消耗過多能量,大腦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這就像手機的電池——如果你用太多應用程序,電量很快就會耗盡。」

 

尊重食物與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Sadhguru強調飲食方式的重要性:「如何吃東西與吃什麼一樣重要。」他分享一個令他震驚的場景:在華盛頓特區的商業區,他看到許多穿著得體的專業人士站在外面「攻擊」他們的食物,「像這樣啃食他們的食物,我只是看到這一幕就淚流滿面,這些人怎麼了?」

他堅信,食物不僅僅是我們在市場上購買的產品,而是「生命造物的材料」。「你的身體、你吃的食物、你踩踏行走的土壤、你喝的水和你呼吸的空氣,這些與你沒有區別,是同樣的東西。」

「如果你能以對待孩子同樣的愛來對待它,它會為你做出奇妙的事情。」Sadhguru總結道。


這場深刻的對談不僅展示了現代科學與古老智慧的交匯,更提醒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與食物、土壤和微生物世界的關係。正如Dr. Mayer所言:「我發現同一概念適用於土壤、植物和人類,而微生物是這個故事的絕佳翻譯者。」在面對日益增加的健康挑戰時,這種整體性的視角可能正是我們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