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種夏秋交替的季節,又濕又悶,之前阿蓁有聊濕氣問題嘛,那時候阿蓁固定回診的中醫師就會提醒說,除濕機真的要記得開起來,因為如果長期待在比較潮濕的氣候或通風不良的環境,身體的排汗和散熱效率就會變差,覺得悶熱不舒服或太潮濕的時候,就會影響睡眠品質,晚上要是睡不好,白天根本很難好好振作!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脾胃負責水液的運化,其特性為「喜燥惡濕」。在潮濕環境或飲食失衡下,身體若無法有效代謝多餘水分,可能導致中醫所稱的「濕邪」積聚,進而讓人感到提不起勁、莫名疲憊,或出現精神很難集中的狀況。

 

就因為阿蓁自己也明顯感到這個狀況,所以今天趕快準備好來這個衛教~~因為,我們只要採取對的行動,就有機會靠外用內服平平安安開開心心順順利利地走進秋天!


但在進入主題前,TEAM ASME還是先科學地說明一下,如果你在中秋時節左右,覺得有點情緒起伏不定,你絕對不孤單。這可能是因為季節變換時,人體對日照時間減少的自然反應,科學上稱為季節性情感障礙(SAD)。這與腦內兩種重要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有關:

  • 褪黑激素增加: 這種調節睡眠的激素分泌量上升,可能使人感到倦怠與情緒低落。
  • 血清素減少: 血清素的生成量降低,可能影響我們的情緒穩定。

 

當你感到這些變化時,別擔心,透過以下幾個簡單的方式,我們可以從內到外好好調養,平穩愉快地度過換季時節。

耶回到正題!

 

 

食療:健脾祛濕,支持身心平衡

 

從飲食下手是最溫和且有效的方式。中醫主張健脾祛濕,可以多攝取薏仁紅豆冬瓜等食材,以及中醫常見的「四神湯」(淮山茯苓芡實蓮子),都有助於身體維持水分代謝。

同時,為了支持情緒穩定,可以選擇富含色胺酸GABAOmega-3 脂肪酸維生素 B6 的食物,這些營養素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包括鮭魚、堅果、豆製品與牛奶

 

 

運動:幫助排汗,喚醒活力

 

運動不僅能維持身體狀態,也有助於改善精神不濟與情緒低落的狀況,因為運動能幫助大腦分泌內啡肽、血清素與多巴胺等,這些都是支持身心愉悅的化學物質。

就算外面下雨,你也可以在家做瑜珈、原地超慢跑或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透過排汗來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代謝功能。

 

 

肌膚保養:從內調理,從外安撫

 

換季時,肌膚可能因溫濕度變化而出現乾燥、泛紅等狀況。這時候,保養應以最簡單的方式,有效補水並鎖住水分。建議選擇成分溫和,富含積雪草神經醯胺的產品,有助於舒緩肌膚,並強化肌膚本身的保護力。同時,從飲食與營養補充方面著手,也能幫助從體內調理,讓身體、皮膚和情緒一起穩定下來。

 

 

靜心與芳療:找回內在平靜

 

簡單的日常習慣,就能幫助你整個人更舒服。例如,剛起床的第一個小時不要急著滑手機,先進行簡單的伸展,並喝一杯溫水。接著,可以利用薰衣草佛手柑等精油,透過嗅覺幫助身心放鬆;或選擇薄荷迷迭香來提振精神。

每天花五到十分鐘靜靜地與自己相處,想像今天會是個全新的開始,就可以很簡單地幫助自己從一早就培養正向能量,慢慢找回內在平靜,一起當個情緒穩定的大人。

 

秋冬來了,好事肯定會發生的!

 

 

TEAM ASME 溫馨提醒

請注意,若有任何疾病症狀,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