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TEAM ASME裡,各種公私的事一起襲來,讓我們身邊的人們有種很卡很哀怨的感覺,就像是明明站在離海浪很遠的地方,一個不小心還是被噴到連內褲都濕掉(?)加上目前剛好是季節交替的狀況,大家身體好像都有點小毛病、小狀況。

 

不過,在做保健品和保養品的我們,會把身體各種小狀況當成一種提醒:提醒我們該停下來或是該留一些心力關注自己。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家有人像香爐一樣爆掉啦!身上刺青也因為發炎變成2.5D的狀況,她去看完中醫回來後,跟大家分享,醫生是這樣說的:

 

「你現在整個身體都在發炎,肝腎很虛。其實是腦袋面對各種驚嚇與壓力,都扛下來了,可是身體卻受不了在求救了~~~」

 

剛好收假前,也有人在社群問到發炎的相關問題,所以我們今天想提前分享這篇文章,給目前可能因為各種不同原因,壓力大到爆表的人兒,一篇關於 發炎的「實用」內容與技巧~

 

 

-- 你以為只是腫一點、不好睡一點,其實你整個人都在發炎 (堪稱行走的壓力鍋!)如果真的覺得這篇文章我們怎麼可以花兩天寫到這麼長,那其實滑到最後看QA也是可以,先大概了解一下總是比沒看過還好~~~ 至少以後對如何幫助自己有那麼一點點點點點印象!-- 

 

 

身體發炎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的醫學體系對其有著獨特的理解和管理方法。西醫主要將其視為免疫反應,強調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阿育吠陀認為是能量失衡,通過飲食、瑜珈和草藥來恢復平衡。芳香療法利用精油的香氣和化學成分來緩解。中醫則從氣血平衡的角度出發,將人視為一個整體,運用飲食、藥膳、針灸和推拿等多種方法。歐洲草藥則有其很長久的傳統歷史。以下就分別從這些不同面向,來好好聊聊一些很基本的概念:

 

西醫:生活方式和飲食預防,同步控制發炎中的各種狀況

  • 西醫怎麼看?西醫認為發炎是免疫系統為了修復身體損傷或對抗病原的自然反應。分為急性(短期修復)與慢性(長期損害)。
  • 原因: 感染、創傷、長期壓力、缺乏運動、肥胖、各種毒素暴露等。
  • 管理方式:
    • 生活方式: 戒菸、減酒、運動、睡眠、壓力管理。
    • 飲食建議: 推薦地中海飲食:多蔬果、全穀、好油(橄欖油、堅果、酪梨)、魚類;少吃紅肉與加工食材。
    • 常見補充: 布洛芬、皮質類固醇、抗氧化補充品(如魚油、芝麻素、omega-3、薑黃等)。

 

阿育吠陀:從能量平衡與體質為基礎討論

  • 發炎的本質: 是體內三種能量(瓦塔、皮塔、卡法)失衡的結果,特別是皮塔(Pitta)過旺。
  • 原因: 飲食失衡(過熱、過鹹、過多加工食材)、壓力、消化不良導致毒素(Ama)累積。
  • 管理方式:
    • 飲食: 食用涼性食物,如椰子水、綠葉蔬菜,避免辛辣油炸。
    • 草藥: 薑黃、生薑、乳香、南非醉茄等。
    • 身心實踐: 瑜珈(展臂式、蝴蝶式)、呼吸法(Pranayama)、冥想排毒療法(Panchakarma)。

 

中醫:氣血失衡與濕熱積聚的警訊

  • 發炎觀點: 屬於「熱證」或「濕熱證」,是氣血津液失調的表現。
  • 原因: 壓力、情緒鬱結、飲食油膩、外感風寒濕邪、氣滯血瘀。
  • 管理方式:
    • 飲食: 多寒涼蔬果(如綠豆、苦瓜)、避免辛辣油膩。
    • 草藥: 黃芩、連翹、薑黃(鬱金)、金銀花等清熱藥。
    • 療法: 針灸(調氣血、疏經絡)、推拿(改善循環、減壓)、拔罐、太極氣功。

 

芳香療法:溫和對抗發炎

  • 原理: 精油中的抗氧化成分與放鬆效果,有助減輕壓力性發炎與局部不適。
  • 常用精油:薰衣草(具有抗炎和鎮痛效果)、尤加利(呼吸道發炎)、薄荷(緩解肌肉疼痛)、生薑(減少腫脹)、永久花(芳療界最強大的天然抗發炎精油之一,抗炎、抗瘀、抗老化的核心角色)

 

Sadon 溫馨提醒|子宮肌瘤患者可用薑精油,但需注意:

濃度控制在1–3%,避免過度充血

避免塗抹小腹,可用於腰部、腳底、肩頸等

不宜長期大量使用,建議周期性搭配其他舒緩精油,如甜馬鬱蘭或岩蘭草使用

 

  • 使用方式: 擴香、按摩(需稀釋)、溫熱敷、浴療。注意光敏性、過敏測試、安全稀釋。

 

歐洲草藥:傳統智慧與現代實證的結合

  • 重點草本: 柳樹皮(天然水楊酸)、洋甘菊(抗炎安神)、迷迭香(腦部炎症)、大蒜(抗菌抗炎)。
  • 使用方式: 草本茶、酊劑、外敷油膏。
  • 注意事項: 有些草藥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人士。

 

 

 

如果你看到這裡,但還是在想,所以發炎到底是什麼?能怎麼做?我們懂,我們懂,畢竟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在研究整理--- 來,用QA的方式看看:

 

 

Q1:發炎到底是什麼?

A:身體的一種火災預警、悶燒鍋超載的前哨戰!短期是好事,能提醒你自己要注意照顧自己;長期的話,就像是一台一直高速運轉不停的機器,是會把自己燒壞的唷。所以,一旦出現任何像是發炎的症狀,一定要先讓自己減速停下來放鬆休息,就這麼簡單。(真的很難,真的,我們都覺得很難嗚嗚)

 

 

Q2:我身體看起來沒腫沒紅,也是發炎嗎?

AYes,這就叫「慢性發炎」。你可能正在默默地:明明沒吃什麼還發胖、失眠多夢睡不飽、焦慮、腸胃亂七八糟,但你以為自己只是壓力大,但可能都是身體正在發炎的訊號唷!

 

 

Q3:什麼會讓我發炎?

A:總之,就是現代生活本身的各種環節,都很容易讓人發炎。過多的加工食物、熬夜、壓力山大、久坐久站,還有空汙、毒素、或是各種生活中大大小小突如其來的驚嚇狀況需要你去處理與面對。

 

 

Q4:如果我好像發炎了,想改善,應該從哪開始,你剛剛講超多種方法的,我反而更懵了?

A:那就選一個你執行起來很簡單、比較不會放棄的:

少吃垃圾食物

開始動起來

好好睡覺

試試冥想或呼吸法

飲食中加點抗炎食物:薑黃、生薑、橄欖油

 

 

Q5:可以用精油或按摩嗎?

A:可以,但要懂怎麼用,不然只是花錢薰自己。記得稀釋,用對的精油按摩腳底湧泉穴和後腰腎的穴位,全身氣血會跑起來~

 

 

Q6:中醫跟阿育吠陀那些聽起來很玄欸?

A:其實仔細看,它們只不過是使用的說法不太一樣,本質都是在幫你找回身體的平衡。如果你有信任的中醫師/瑜珈老師,都可以試著透過他們,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Q7:我是不是要每個體系都試一輪?

A:不用啦,你不是在收集貼紙集點卡,也不是要把自己當成人體實驗。選一兩種你有資源接觸的到、有感覺的方式開始就好。療癒自己不是在解任務嘿。

 

 

Q8:什麼時候該看醫生?

A:你覺得情況變嚴重、持續不改善、懷疑有自體免疫疾病時,請馬上、立刻,出門去看醫生。

 

 

 

TEAM ASME的小小結論是:發炎也是需要被好好管理的整合智慧

 

簡單來說,你可以視當時自己的狀況,選擇科學精確的西醫、快速改善,也能走入中醫與阿育吠陀的整體思維,再搭配芳香療法與歐洲草藥的日常實踐。不管是怎樣的說法,都是能更了解自己的開始,可以參考上面的一些簡單歸納,去慢慢做出生活上的調整。

 

別急別急,你的身體如果正在發炎,就當成是一種愛的小抱怨提醒~~